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熟练地翻译课文。 
二、 能力目标:把握山水游记散文优美景物的描写,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 
三、  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想 
一、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山水游记,并且借优美景物的描写来抒发遭政治迫害却不悲观消沉,而是胸襟宽广,无往而不快乐的人生态度,让学生能真正体会作者的这种情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二、  为了帮助了解课文,课前要求学生逐字逐句作好预习。 
三、  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 
四、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重基础落实和能力培养。 
五、  课前预习: 
1.认真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面的注释,逐字逐句翻译文章,不懂的字词作好标志,上课时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有关资料,整合有关文体背景及作者苏辙的相关资料。 
六、  课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安排: 
第一块:预习与交流 
 
|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1  | 
 导入:以人生遇到挫折将如何面对,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再引出课题。  | 
 回顾  |  
| 
 2  | 
 回顾与发现:了解本文文体“记”。回顾以以前学过的带有“记”字的文章内容,然后归纳:“记”是怎样的一种文体。  | 
 回顾、思考与概括  |  
| 
 3  | 
 预习与交流1:感知作者。对于本文的作者苏辙,通过预习,你知道了哪些内容?与同学交流。  | 
 合作交流与积累  |  
| 
 4  | 
 预习与交流2:预习过程中,你遇到哪些难以理解的字词?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完成。小组无法解决的,大胆提出,交由全班共同完成。  | 
 合作交流与积累  |   
     
第二块:品味与鉴赏 
  
 
|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1  | 
 检测与积累:①字词过关。注重词类活用现象。 ②文化积累。了解文言文中“朔”“望”“既望”及“晦”的含义。③句子翻译。检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注意倒装句的译法。  | 
 思考、表达、积累  |  
| 
 2  | 
 整体感知:①“快哉亭”涉及的人物有哪些,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帮助理解主旨)②理清文章脉络。找出文中含有“快”的句子,整理出本文的结构。  | 
 感知、概括及理解。  |  
| 
 3  | 
 品味与评价:①从文中看,“快哉亭”命名的原因是什么?②你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 
 思考、品味及自由发言  |  
| 
 4  | 
 体会与鉴赏:请用两三句话,就文章的某一方面进行鉴赏。(要求:①要有观点,评析简洁;②多角度思考,一方面鉴赏)  | 
 自由发言、个别发言 
   |   
  
第三块:语文活动:  
  
 
|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1  | 
 辨析与表达:本文作者认为“不以物伤性”将无往不快。而季羡林在《幽径悲剧》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  | 
 畅所欲言  |   
  
第四块:课后学习与作业: 
  
1.  课后再次交流预习情况及课堂笔记,整理学习卡片。 
2.  学习本文借景言志写法,以学校亭榭为描写对象,写一段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