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屑  集    
苏枕月 
 
小园之赋 
读庾信《小园赋》。读到“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二竿之竹”,便觉山也朗润,水也清和。 
今生恐不会有那一个小园,纵使年老。 
胸间蓄水,心底植竹。遥想,鱼衔花影去,风送竹响来。 
读书,喝酒。有风邀风,有月邀月。 
纵无小园,也已幸甚。 
     
一路看去 
汪曾祺在《读廉价书》中写逛小镇沙岭子的集市。 
“若是逢集,则有一些卖茄子、辣椒、疙瘩白的菜担,一些用绳络网在筐里的小猪秧子。我们就怀了很大兴趣,看凤穿牡丹被面,看铁锅,看扫帚,看茄子,看辣椒,看猪秧子。” 
心底无事,只那样一路看去便也是境界。 
正如春无风,湖无漪。只杨花懒懒地移,只虫儿静静地飞。 
累着眼,怡了心。 
     
相枕以卧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言: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坐,醉,梦,卧。古人便是如此简单。 
定不是华屋,定不是华筵,定不是强劝而醉。醉了也定不是去洗浴,定不是去按摩,定不是去歌舞的。 
卧则枕草,梦则露白。 
   
竹床听水 
柳宗元《石涧记》里折竹罗床,“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想其便觉怡然。 
鼻可嗅竹之清香,耳可闻水之流浅,目可见木之翳翳,石之累累。 
耳得为声,目遇成色,心思为情。 
呜呼,不闻水声久矣。 
   
满窗明月 
钱钟书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如果可以,宁可要一座只有窗的屋子。 
满窗月,满床书。 
去,自随清风去;来,自随明月来。 
倒是自在得紧。 
    
静影沉璧 
读范仲淹《岳阳楼记》到静影沉璧,便释了卷去想。 
静静的月影如白玉沉在水底。 
心便如那月,如那玉。 
宠辱偕忘的境界自是难以达到,文字中找得片刻宁静亦是可珍惜的。 
心沉到水底。 
月自是白,水自是清。 
   
浣花之溪 
读这几个字就觉喜欢。无关杜甫,无关圣地。 
想着轻灵的溪,浣洗胭脂般的花瓣,自是“桃花蘸水开”的境界。 
钟惺写浣花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