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八年级上(初二上) >>综合复习 >>
苏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学案--文学常识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12-04


09-10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学案
文学常识
一、填空
1.《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2.《长征组歌》写于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写。萧华词。这两首歌词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巧渡金沙、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等历史画面,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老山界》作者陆定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本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地点转换安排文章层次,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草》作者王愿坚,体裁小说。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5.《<长征>节选》体裁是电视文学剧本,作者王朝柱。本文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6.《枣核》,作者萧乾枣核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逐层设置悬念,最后通过枣核用途表现人物的爱国思乡之情。枣核是一条叙事的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7.《最后一课》体裁小说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本篇小说以普法战争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8.《始终眷恋着祖国》体裁是人物通讯明线时间先后为序;暗线眷恋祖国的深情
9.《晏子使楚》作者简介: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政治家,《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的。表现了晏子机智勇敢、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10.《背影》作者朱自清。以背影为线索,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这篇叙事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
11.《甜甜的泥土》是黄飞写的一篇小小说。这篇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所不有
12.《人琴俱亡》选自南朝宋(朝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通过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兄弟间的深厚情谊
13.《我的母亲》作者邹韬奋,体裁是叙事散文课文是写,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四个片段:1、元宵夜的“巡阅” 2、涌流的泪珠3、丰富的内心世界 4、劳碌的身影。  
14.《小石潭记》选自《永州八记》。作者是柳宗元,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15.《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16.《阿里山纪行》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和起来的共同愿望
17.《美丽的西双版纳》截取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运用对照手法,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18.《蓝蓝的威尼斯》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突出了威尼斯的环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
19.《苏州园林》本文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作者叶圣陶。本文的说明顺序有由总到分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再到细部,全文结构是总分总
20.《都市精灵》本文是一篇随笔,运用对比的写法,表现现代文明的发展要考虑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对自然界的生灵给予保护和尊重,以优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21.《幽径悲剧》作者是季羡林,作者把这株古藤萝的悲剧,视为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揭露了令人痛心的愚氓灭美的事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22.《明天不封阳台》课文围绕着阳台到底要不要封这个话题展开的。作者诉说了一段心灵的历程,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观念
23.《治水必躬亲》作者钱泳代人。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海瑞,代人,课文论述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过正反对比深刻地指出治水与利和义之间的关系。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B.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D.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2.关于《背影》一文,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它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背影进行叙事抒情。
B.它是一篇纪实散文,写的是实际发生的事,不是虚构的。
C.它是一篇抒情散文,集中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D.它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8年前在浦口车站和父亲分别的情景。
3.对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七律·长征》和《长征组歌》,都以诗的形式,歌颂了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B.《草》是一部革命回忆录,歌颂了周副主席和红军战士的高贵品质和伟大精神。
C.《把牢底坐穿》是首现代诗,作者在诗中抒发了革命志的壮士豪情,
表达了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
D.《枣核》一文中“枣核”既是一条叙事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律  长征》作者毛泽东,“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题目。 
B.《老山界》这篇小说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红军的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精神。
C.《枣核》选自《美国点滴》,作者萧乾。
D.《最后一课》选自《星期一故事集》,作者都德,法国人。 
5.对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律长征》和《长征组歌》都是诗,都写到了长征中的一些重要史实,都歌颂了红军战士和毛泽东。
B.《老山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采用顺叙方法,有详有略地描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情况。
C.《草》和《<长征>节选》均叙述了红军过草地的情况,前文着重表现周副主席,后文着重表现红军的众多领袖。
D.《<长征>节选》写了很多红军领袖,如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董必武、蔡畅、叶剑英。
6.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    )
A.《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都德,这篇文章是作者的代表作。
B.《枣核》一文选自《美国点滴》,作者萧乾是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
C.钱学森是《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一文的作者,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大王”。文章的体裁应属于事件通讯。
D.《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的。《晏子使楚》是从《晏子春秋》中选辑的。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一九三五年十月所作,全诗为我们展示了几幅长征途中的“征难图”。
B.《老山界》作者陆定一,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文章以时间的转变和地点的转移为序,写红军翻山的经过。
C.《枣核》这篇课文,以枣核为线索,叙述了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眷恋。
D.《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都德,小说描绘了二战期间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情景。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小说描绘了一战期间法国被普鲁士打败而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情景。
B.《枣核》这篇课文以枣核为线索,表达了海外华人对祖国的眷念之情。
C.《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文章截取了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
D.《甜甜的泥土》的结尾是一个诗话的结尾,意蕴丰富,大大提高了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9.选择对课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  )(3分)
A.《甜甜的泥土》是现代作家黄飞写的一篇散文,“甜甜的泥土”有着深刻的蕴含,耐人寻味,值得一读。
B.《记承天寺夜游》结尾的“闲”字,不无有表现苏轼当时的确是个“闲”官,有着安闲自在的心境。
C.《人琴俱亡》一文,语言十分简洁,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子猷对弟弟的深厚情谊。
D.游记《阿里山纪行》主要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展现了一幅幅富有鲜明特征的画面,作者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
10.选择对课文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  )(3分)
A.《苏州园林》一文,按分-总的顺序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
B.《幽径悲剧》写北大燕园内作者季羡林自家附近一条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的悲剧。作者把这株古藤萝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C.《明天不封阳台》一文,叙说了“我”家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本文夹叙夹议,不断推进,线索清晰。
D.《治水必躬亲》的作者钱泳,清代人,工诗,善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本文选自《履园丛话·水学》
 
出卷人:卢志刚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苏教版八年级(上)字词复习专题一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文学常识总复习
苏教版八年级(上)期末文言文复习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古诗复习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文默写练习导学案
2017年苏教版八年级(上)诗词赏析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前三个单元基础知识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字词及文学常识复习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古诗词及文言文复习训练
八年级古诗背诵竞赛试题
汉字的识记与运用(苏教版八年级(上))
苏教版八年级(上)字词过关
苏教版八年级(上)奖学金考试语文考卷
病句专项练习(16页)
八年级(上)语文阅读能力训练含答案(酒事、约会白桦)
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到三单元词语复习——字音字形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鉴赏及答题技巧期末复习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古诗复习试卷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古文复习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古诗文默写练习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字词训练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名著专题、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各篇目主题思想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基础知识训练(10份)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材料:基础资料汇编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文训练与检测语文试卷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文训练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默写归纳
苏教版八年级(上)期中复习--诗文默写训练
苏教版八年级(上)期中复习---字词练习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期中默写训练
苏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学案--默写
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学案--字词
八年级语第一学期文期末复习学案--选词填空
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学案--成语运用
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学案--病句专题
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学案--排序题
王嘴外国语学校八年级语文寒假作业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基础知识复习讲学稿
苏教版八年级(上)诗歌、专题、名著练习题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课内阅读
苏教版八年级(上)名句复习试卷
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一至三单元基础测试语文卷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文训练与检测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