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教学设计16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2-24  | 
 
 
 20秋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学习对比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泾流、涘、望洋向若、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 
 
教学难点 
 
    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理解河伯对海神若的那番感叹。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庄子,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价过他:“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其文章魅力。 
二、介绍庄子.(师生共同完成)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建议该部分换用一些感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和喜爱,不要让人误以为你对庄子有厌恶之感)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听老师朗读。 
    2、组织学生诵读课文,制作文言知识卡片 
    (1)第一次诵读,正音正字,疏通文字。 
    ①正音: 
    涘(sì)    渚(zhǔ)    少(shǎo)    殆(dài) 
    ②制作文言知识卡片(不是完全详尽的) 
    卡片一:古今异义 
    至于北海(至:动词“到”,于:介词) 
 
    望洋向若(联绵词,仰视的样子) 
    大方之家(修养高,明白事理) 
    秋水时至(时令,季节) 
    卡片二:通假 
    不辩牛马(辩,通“辨”) 
    泾流之大(泾,通“径”) 
 
    卡片三:词类活用 
    顺流而东行(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少仲尼之闻(形容词作动词,小看,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少) 
    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作动词,轻视,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轻) 
    卡片四:文言句式 
    以为莫己若者(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莫若己) 
    我之谓也(用“之”帮助宾语前置,谓我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卡片四:一词多义 
    泾流之大(代词,这样)有教师对“之”的用法提出质疑,有待查实 
    我之谓也(结构助词,帮助宾语前置) 
    仲尼之闻(结构助词,的)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介词,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被) 
    (2)第二次诵读,理清思路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课后练习一) 
    ①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②河伯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③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1)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大意各是什么? (以下开始板书)   
                 层意                      连接语 
    第一层: 黄河的宽阔;河伯的骄傲自满     于是焉 
    第二层: 北海的壮阔;河伯自愧弗如       于是焉 
    (2)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尽在己”的狂妄自大。 
 
    (3)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的盲目崇拜。 
    (4)  本文属于一篇寓言故事,在这则故事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对比(见板书) 
    (5)从这些对比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呢?(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     
    人贵自知之明                         
    谦受益,满招损     
    自大由于无知     
    知耻者近乎勇 (知耻而后勇) 
    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6)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善用比喻,寓言富有创造性,善用对比。 
    全体同学试背《秋水》 
 
四、总结、扩展 
   《秋水》我们学的只是开头的一段。  《秋水》全文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庄子采用寓言形式,用河伯、海若的对话来讨论玄妙的哲学问题。课文这一段河、海的对比,实际只是引出大小、多少、贵贱之类的看法,然后一层深一层地引到漫无边际的认识海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阅读《秋水》全文。 
    另外,庄子作为我国古代八大笑星之一,他的很多言行都是很特立独行的,大家可以多阅读一些他的故事,这样可以更深刻地体会他的哲学思想. 
 附:板书设计 
 
                            秋  水 
                                 《庄子》 
    黄河宽阔   不辨牛马        北海壮阅     不见水端 
 
         ↓    于是焉                 ↓于是焉 
    河伯自大   欣然自喜           望洋兴叹   
 
    为尽在己——狂妄自大     始吾弗信——盲目崇拜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