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应用文写作基础》。求职信是第六章事务应用文第一节证明信、推荐信中拓展出的内容,作为常用事务类公文的一种,是文秘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文种之一,从本节教材内容安排来看,按照“文体基础知识——例文导读——写作方法指南——学练活动”结构布局,逻辑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在之前讲过应用文写作的基础上,学生学习以求职信为代表的事务性应用文的写作,既体现出一定的文学性,又体现了职业高中阶段应用文写作的实用性特色,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及就业心理准备。 
  
二.教学目标设定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求职信的结构与写作要求 
(2)掌握求职信写作注意事项 
(3)能够独立规范完成求职信的写作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实践演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自信心,激发写作热情 
(2)培养实事求是、诚信为人的就业心理准备 
  
三.学情分析 
学生提高表达能力是成长的需要,更是社会竞争的必然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基本素质相对薄弱,自信心不足,而又面临就业,专业性要求突出,这种矛盾的产生需要教师为其搭建一个有梯次的研究型学习平台,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引导,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培养自信心,提高表达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实事求是的求职心理准备。 
  
  
  
四.教学过程 
| 
 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发现问题 
  
  
纠正错误  | 
   
  
  
小黑板展示反面示例《求职信》,“如果你是领导,你怎样看这封求职信?”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不当之处,教师可作适当提示。  | 
 找错纠错 
1.自身优势表述言过其词 
2.有些优点特长与工作要求无关 
3.个别词“务必”“一定”等语气不当 
4.其它格式错误,如没有标题,上款没顶格,此致敬礼格式错误,落款姓名在下、日期在上及表述不准确之处等  | 
 通过纠错,意图有三: 
1.考察学生基本的书面表达能力及对之前学习过的应用文基本格式及要求的掌握情况。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勤于动脑思考的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发现问题,从而体现作文为生活服务。  |  
| 
   
  
  
  
分析问题 
  
  
总结归纳  | 
   
  
根据刚才找出的错误,请归纳出求职信写作的注意事项,从而体会求职信的特点,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 
 结合教材,讨论归纳 
1.格式规范,文面整洁,给对方良好的第一印象。 
2.结合专业,凸显优势,对对方产生吸引力和说服力。 
3.客观理性,实事求是,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真诚。 
4.讲究礼仪,不卑不亢。  | 
   
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对示例中的问题进行归纳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能力。 
2.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  
| 
   
  
口述成文 
  
  
快速作文  | 
   
请同学经过酝酿,重新构思,口述作文《求职信》,教师点评。  | 
 口述作文,不足之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要求结构完整,包括“标题、称呼、正文(导言、主体、结尾)、敬语、落款、附项”。  | 
 快速作文意图: 
1.构思快,成文快,培养敏捷思维。 
2.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当众发言的勇气和信心。  |  
| 
   
  
解决问题 
  
  
动手写作  | 
 结合范文,强调请示写作格式、写作要求,提出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根据刚才口述作文,写一篇合乎规范的求职信,教师进行指导。  | 
   
  
动笔写作,修改定稿,范文展示。  | 
   
1.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2.范文展示,培养学生自信心 
   |   
  
  
  
五.教学反思 
   《求职信》是最常见的事务类应用文之一,本节课的设计,我是希望学生通过对求职信的学习,既能对事务性应用文的格式和规范能有一定的了解,又能够在主动的探究式学习中体会到应用文写作的和谐美感和写作成功后的那种喜悦与自信,从而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精心的设计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因此教学效果上总体不错,这也告诉我自己一个道理:教师必须不断探索创新,付出一定有回报。但美中不足的是,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敢主动交流,这尚需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培养锻炼;再者表达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所能及,还须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加强学生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心中有物,下笔才会有神,所写的应用文才会观点正确、内容充实、表达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