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说课稿2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09-17  | 
 
 
   
  一、 说教材 
   1、 教材内容 
    《将相和》是12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的故事,称颂了蔺相如机智、勇敢、谦让的美德,廉颇勇于认错和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根据课文内容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制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推让的好品质,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美好的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4.从三个小故事中任选一个演一演。 
  教学重点是: 
   1.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2.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说程序 
  (一)导入: 
   1、复习提问导入。 
    2、交流自学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喜欢文中的那一个人物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顾全大局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推让的好品质,廉颇勇于认错) 
   总结:这两个人物都有美好的品质,大家都喜欢.但为了交流方便,下面我们对“完璧归赵”进行交流、体会。 
  (二)学习“完璧归赵”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有5句,并体会) 
   2、理解最后一句:“秦王没办法,只得客客气气的送蔺相如回赵国” 
   3、蔺相如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为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小结:秦王想杀他,本想愚弄赵国,可是反而被蔺相如捉弄了,他现在是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这句话仅仅是写秦王的心理吗?(突出了蔺相如的机智)可见作者用词是多么的好、巧妙。 
  过度:通过这次完璧归赵,蔺相如为赵国立了大功受到赵王的重用。我们再看一看几年以后的渑池之会上蔺相如是如何表现的。 
  (三)学习“渑池之会” 
   1、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有什么表现?具体说说你从那里看出来得?(有3点) 
   2、同学们想一想这场政治斗争秦赵两国打成平局,还是决出胜输?为什么?(当时秦被赵强大。从敲打的乐器上说瑟可以敲出乐音而是破罐子) 
   3、渑池之战获胜,功劳应属于谁? 
  过度:由于蔺相如又一次维护了国家的尊严,立了大功,应而封他为上卿,位比廉颇高,因而蔺相如和廉颇不和,也就引出了“负荆请罪”。 
  (四)学习“负荆请罪” 
   1、你觉得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说为什么? 
   2、你觉得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说为什么? 
   3、你有什么收获? 
 
  二、 说教法 
    古语云:教学相长。学生的学需要老师的教,这就需老师选用恰当的方法。我在讲授本文时主要用以下方法: 
   1、提问法:由于本文是讲读课文,所以提问法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 
   2、朗读法: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本文是讲读课文,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何况本文有些问题答案就在文中。所以用此法。 
 
  三、 说教法 
    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看教师的教,重点看学生如何学,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 重课前预习,通过布置预习,设置预习题进行预习。 
   2 课堂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通过对个别句子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 
   3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总之,本课通过巧妙设疑,多种教法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实现了教学目标。 
 
  四、板书设计 
        蔺相如         廉颇 
     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     知错就改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