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课堂实录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8-02  | 
 
 
 一、听曲识人,抓住特定意象,进入课文学习 
 
师:请大家听羽泉的这首歌,并思考,然后告诉我听到谁的名字?这首歌里写的是怎样的图景?找出你听到的特定意象。 
 
(多媒体呈现歌词) 
 
再翻过一座山/渡过一条河/就是外公外婆的村落/喝一口泉水/唱一支老歌/看那袅袅炊烟舞婆娑/采一朵野菊/插在你酒窝/酿成牛郎织女的传说/吹一首牧笛/暖在你心窝/看那斜阳/笑山坡/为了什么才离开/又为什么而归来/故乡是永远能给我/原谅的胸怀/要走几段路/犯过几个错/才明白自己想要的太多/要恨几个人/伤过几次心/才了解为了爱要怎么做/一座城市/又一座城市/才知道流浪的路有多颠簸/一次成功/又一次坎坷/才懂得陶渊明先生的快乐 
 
师:听完歌曲,回到我们刚刚的问题来 
 
生1:听到陶渊明的名字 
 
生2:歌中有“山、河、村落、泉水、野菊” 
 
师:还听到什么呢? 
 
生3:牧笛、斜阳、山坡、故乡 
 
师: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生4:山村风格 
 
生5:田园风格 
 
师:风格把握得很好,关键是我们还听到一个人的名字,他是谁呀? 
 
生:陶渊明 
 
师:关于陶渊明,我们在哪里认识过? 
 
生:初中,《饮酒》《桃花源记》 
 
师:他以写什么题材的作品而闻名古今呢? 
 
生:田园诗 
 
师:看来大家对作者已经很熟悉,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他的《归园田居》(其一) 
 
(师板书标题) 
 
春日里的世俗高洁 
 
二、引导学生学会读标题,明确作者写作意图 
 
师:大家看这个标题“归园田居”,哪一个字点明了作者意图? 
 
(生做思考状) 
 
生:归 
 
师:哇,大家真是眼光独到,找得太准了。那么标题中有没有告诉我们他归向何处呢? 
 
生:园田 
 
师:真的太厉害了,找得那么准。可是既然有“归”,是不是我们就会接着问…… 
 
生抢答:从哪里归来? 
 
师:对对对,陶渊明从哪里归来? 
 
生1:官场 
 
生2:尘网 
 
师:啊,官场和尘网在哪里可以找到呢?标题中没有呀,我怎么没找到?谁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展示预习卡片 
 
(一)亲近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作品有《陶渊明集》,存诗125首,主要是咏怀诗和田园诗 
 
(二)背景介绍 
 
东晋朝廷: 政治腐败                
 
争权夺利 
 
门阀森严 
 
结党营私                      
 
官场现实:钻营取巧 
 
阿谀逢迎   
 
勾心斗角 
 
尔虞我诈 
 
评价: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士族 
 
陶渊明其人: 
 
早年: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花了十三年,断断续续做过一些小官 
 
晚年:归隐田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作者写本诗时的意图是从官场归来,归到田园,享受田园的乐趣,根据这样的思路,我们会发现好像少了一个环节大家想想,会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生僻字的读音,并边读边思考) 
 
展示课文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师:大家读过后,刚刚的问题想好了没? 
 
生5:好了,应该是“为什么要归?” 
 
师:这是他的想法,大家认为呢? 
 
生:对,这个环节应该有,再补充一点:“归去后过得怎样?” 
 
师:对,太好了,到这里我们是不是该梳理一下本文的思路 
 
师板书思路:1从何而归? 
 
2归向何处? 
 
3因何而归? 
 
4归去如何? 
 
时光里的动态永恒 
 
四、合作探究,赏析画面和手法 
 
师:大家看啊,梳理后思路很清晰,大家可以按这个思路,再次朗读,小组讨论5分钟,完成第3第4个问题(尽量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5分钟后回答) 
 
(前后桌合在一起为一个组讨论) 
 
第一组:从官场归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师:官场和尘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凭这两句就能判断是从官场归来? 
 
生:把官场比作尘网,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官场是本体,尘网是喻体。 
 
师:非常好,同学们是从修辞手法来赏析了,那么大家再看看,这两句中还有什么修辞呢? 
 
生:夸张“一去三十年” 
 
师:为什么这就是夸张呢? 
 
生:因为从相关资料中,我们了解到,作者断断续续地做官,断断续续地归隐,到他最终确定归隐田园,这期间大约花去十三年,而作者在这里故意说成三十年,实则是表达他对官场的厌恶之意。 
 
师:作者对官场厌恶,那么他喜爱什么呢? 
 
生:田园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作者归向田园是因为什么? 
 
第二组:因为喜爱田园和厌恶官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师:他具体怎么说的? 
 
生:用了一个比喻句来表达:“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师:如何比喻的? 
 
生:作者用“羁鸟”“池鱼”比自己,用“旧林”“故渊”比田园。 
 
师:非常好,那这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呢? 
 
生:“恋”“思” 
 
师:好在哪里呀? 
 
生:动词,且用拟人手法,将作者对归隐田园的急切心情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来。 
 
师:非常好,抓住修辞和词性,抓住情感来解读。这是比喻句,那么文中有没有具体告诉我们,他归向何处呢? 
 
生:有,“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师:既然是这样的,那么归去后会怎样?会不会后悔? 
 
生1:不会,他可开心了 
 
生2:对,可愉悦了 
 
生3:不会后悔,他回归了初心,后来坚守了初心 
 
师:非常好,作者的初心是什么呢? 
 
生:无适俗韵,本爱丘山 
 
五、描画面,赏诗情 
 
师:他带着这样圣洁的初心,归去后拥有了怎样的生活呢? 
 
(学生开始很有感情地朗读)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师:通过大家的朗读,都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小组合作,注意要仔细,抓住意象手法来赏析)(8分钟后展示) 
 
第六组:这几句通过“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等意象,采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副纯朴自然,优美恬静的田园生活图景,采用高低结合,动静结合、融情于景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师:这是高考式答题了,其中提到白描手法,在这里脑补一下,什么是白描手法? 
 
展示白描手法 
 
1、概念:白描手法主要是指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辞藻修饰和渲染烘托,如实地勾勒出对象的情态面貌,具有传神和突出主体的作用。如:寒鸦数点,树影几重。 
 
2、白描在古诗中运用 
 
①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如卖炭翁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②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使线条明晰,言简意赅 
 
如: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③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再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学生朗读以上内容,加深印象) 
 
师:嗯,好的,回来,刚刚展示的是这样,那下面其他组将展示什么呢? 
 
第三组:我们画了一副田园图 
 
(第四组也画了一幅画) 
 
(学生展示图画) 
 
师:非常感谢,还有其他展现方式吗? 
 
第五组:我们写了几句话:在幽深的山谷里,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那榆柳繁茂,绿树成荫,桃李芬芳,绿意盎然的地方,就是我心爱的小屋,那方宅十多亩,草屋八九间,朝闻鸡鸣,夕听狗吠,还有那袅袅炊烟,我仿佛听到了儿时的呼唤,还有那满地打着滚着痴迷着。 
 
师:啊,通过你们的文字,我们仿佛看到了童年陶渊明和长大后的陶渊明,其他组还有需要展示的吗? 
 
第一组:我们组是被第六组感动的,有以下感叹:孔子曾言:“朝闻道,夕死可矣。”陶渊明应当会说:“朝闻鸡鸣,夕听狗吠,足矣!”漂泊多年,终于可以顺遂心意地归来,实为人生一大乐事! 
 
好娱知时节 
 
山水待相逢 
 
六、反复朗读,探究情感 
 
师:到这里,我们可都知道作者归去的心情如何了? 
 
生:知道,他在诗中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师:大家看最后两句,哪一个字用得好? 
 
生:返 
 
师:“返”字跟哪一个字意思相近? 
 
生:归 
 
师:哪里有“归”? 
 
生:标题 
 
师:哦,那么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起到什么作用呢? 
 
生1:画龙点睛 
 
生2:主旨句 
 
生3:诗眼 
 
师:很棒!我们读一遍最后两句话,再次体会作者归隐的心情。 
 
生齐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师: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歌,归纳概括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生1:表达作者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之情 
 
生2:表达作者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之情 
 
生3: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之情 
 
生4:表达作者对回归田园的欣喜愉悦之情 
 
师:带着诗和远方,我们迈开了双脚,开启了人生的旅程,有一天,我们困了,我们倦了,带着初心回来,仍有一方净土值得我们坚守,会是什么呢?那一定是五柳先生的伊甸园,是世人追寻仰望的桃花源。 
 
七、课堂练习 
 
1、有感情地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仿造诗中的白描语句描写一幅田园图。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参考展示:1、几座小山,数条溪流,汇聚于此。三五蜂蝶,你追我赶,好不热闹!牧童短笛,悠扬和谐。杏花梨花,白雪粉墨。早莺暖燕,婉转呢喃。 
 
2、白墙黛瓦,绿树红花,鸡鸭成群,五谷满仓。 
 
3、朝闻鸡鸣,夕听虫唱。一抹夕阳,几缕星光,拄杖扣门,轻启心扉。 
 
八、布置作业 
 
搜集整理陶渊明的其他几首《归园田居》,就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短评文字。 
 
九、学有所得 
 
1、学科代表总结:诗意的远方会指引我们一直向前,无需仕途,无需功名,只需在我们的心灵深处保持一方净土,带着初心出发,在漫漫人生路上不断追寻内心的芳草地,星光璀璨里,有不灭的星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强化了白描手法的运用,愿你我带着今天的收获,一直怀揣着远方,幽居着自己的田园。 
 
师:啊,难怪我一直那么开心,原来是我一直默默耕耘在我的田园里,成就了人生的芳草地。 
 
(学生哈哈大笑,掌声响起结束本节课)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