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竹节人》说课稿 
                                            武功县实验小学 刘育娟 
一、说教材 
《竹节人》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二是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竹节人》是现代作家范锡林的作品。文章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儿时的一种玩具——竹节人。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不但小孩子喜欢玩,大人也抵不住它的诱惑。 
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及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2.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 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二、说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三、说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四、说教法 
因为本课是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而且篇幅较长,教学本课时我紧扣导读提示中的三个任务,尝试着采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 
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为深入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课文导读中提到的三个任务是什么? 
根据阅读策略,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 
 阅读目的  | 
 关注内容  | 
 阅读方法  |  
| 
 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会别人玩这种玩具  | 
 主要范围: 
重点关注:  | 
    |  
|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 
 主要范围: 
重点关注:  | 
    |  
| 
 讲一讲有关老师的故事  | 
 主要范围: 
重点关注:  | 
    |   
【因为本单元的阅读策略是“有目的地阅读”,为了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的材料对阅读的干扰,提高阅读效率。所以我首先明确三个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不同的任务去阅读,使阅读真正达到高效。】 
 2. 研读课文 
 任务一 
(1)思考: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呢? 
(课件出示:竹节人制作指南,师生共同完成。) 
播放视频(竹节人的制作过程) 
细读课文第8、9两个自然段,说说竹节人怎么玩,找出关键词语读一读。 
【第一个任务偏重于实用,需要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来完成,所以我安排了制作指南的设计,也播放了竹节人制作过程的视频,还让学生上台展示竹节人怎么玩,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很快掌握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玩法。】   
任务二 
(1)学习第11--15自然段,思考:竹节人有趣在哪? 
(3)仔细阅读课文第17、18自然段。思考: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反复阅读课文第19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二个任务偏重于体验,需要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感受竹节人带给大家的乐趣,所以我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展开想象、反复朗读,还原当时大家玩竹节人的热闹场景,感受玩竹节人的乐趣。】 
    任务三 
请同学们浏览阅读课文20—29自然段。 
(1)思考: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 
(2)引导学生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运用复述的方法完整讲述这个故事。 
【第三个任务偏重于叙事,需要把握住事情的前因后果和细节去讲述故事,所以我引导学生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运用复述的方法完整讲述这个故事。】 
三、拓展延伸 
类文阅读:《社戏》(节选) 
1.文中出现的戏剧中的角有                                       
2.“我”为什么怕老旦,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指导学生“以文带文”,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有目的地阅读,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四、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1.仿照课文中描写学生、老师玩竹节人入迷时的情景,写一写生活中类似的情景。 
2.推荐阅读范锡林的《幼年的故事》。 
【拓宽作业渠道,明确本单元的另一个语文要素——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五、板书设计 
9.竹节人 
 制作 
 乐趣    怀念童年 
 故事 
 以上仅是我对这节课的初步设想,当然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因势利导、随机应变,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