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深处人家》说课稿
  | 
 | 
作者:谢治平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6-05  | 
 
 
 《竹林深处人家》说课稿 
 
百和中学   谢治平 
 
一、课文说明。 
    本文的重点是写山村人家,写竹农丰收的喜悦。文章却用大量篇幅描绘竹海,竹坞中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的竹林,意在具体描绘竹子丰收的景象。为后文写人家,写竹乡人的“欢笑”作铺垫,重在表现江南竹乡的美丽富饶,表达作者对竹乡生活的向往。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很长一段时间后”仍然不能忘却,原因有二:一是这里独具特色的竹林,二是这里闲适、安静的竹乡人的生活。 
二、设计思路。 
    本课时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的重点是熟悉文章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前面部分的写景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通过描绘竹子的丰收景象为后文写人家,写竹乡人的“欢笑”作铺垫,展现竹乡人闲适、安静的生活(也就是“难忘”的原因之二)。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写竹海,我们不能不对作者的描写角度,写景方法(又由于前面两篇文章对此问题都有所涉及)进行关注。这也是作者“难忘”竹海的原因之一。因此本课时着重解决这个知识点,属于一堂专题研究性的课。 
三、设计原则。 
    1、故意降低难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阅读与写作指导并举。 
    4、学生活动充分,积累丰富。 
    5、课内外衔接,知识与能力并重。 
说明: 
    1、教学重点确定为“竹林”,并非否定“人家”。因为在第一课时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2、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竹乡、热爱竹乡人民以及改革开放给农村致富的主题反映不是很明显,因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把它放在了第一课时。 
四、设计流程。 
    教学目标:学习写景的层次和方法 
教学重点:多角度写景。 
教学难点: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写景。 
课型:研究性学习 
教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生与文本对话,准备活动。 
    1、快速阅读课文,重点是前面三个自然段,尽量识记课文内容。 
    2、开展“招聘导游”活动。 
    (以“看!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竹海……”为句式。) 
三、学生与教师对话,深入理解。 
1、首先来感知作者移步换景的写法。在前三个自然段中,作者从什么角度写出了竹海什么特点? 
要求;找出文中的一些语言标志。 
明确:      远望:宽广深沉 
            近观:密不见底 
            四顾:无边无际 
教师点拨: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移步换景”(板书)作者除了从不同的视觉看竹海,还从不同的方面渲染竹海的特点。 
2、从文中找出从色彩、声音、气味各方面对竹海进行细腻描绘的句子。 
明确: 
色彩:                                       
声音:                                       
气味:                                       
教师点拨: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方面具体描绘。五官(板书) 
 小结性提问: 
①为竹海拟一条广告词。 
②为政府机关开发“竹海”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3、加深理解,迁移练习。 
(一)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②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③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④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⑤他们换了四回手,见望见依稀的赵庄,⑥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⑦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⑴写景角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嗅觉④⑤视觉⑥听觉⑦视觉 
B:①②嗅觉③④⑤⑥⑦视觉 
C:①嗅觉②触觉③④⑤视觉⑥听觉⑦视觉   
D:①②视觉③④视觉⑤⑥听觉⑦视觉   
⑵很好地烘托了“我”的                     心情。 
(二)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⑴诗的颔联,作者从      角度,写出了春雨                    的特点。 
⑵诗的颈联,作者从      角度,描写了一副          图。 
4、总结学习,加深认识。 
形式:学生写总结短文。 
要求:①以“我学到了什么……”、“我现在认识到……”、“我不能同意……”、“关于……我想出更多的……”作开头; 
②字数100字以内。 
四、指导积累,促进写作。(布置作业) 
⑴从文中分类摘抄词语 
①色彩:                               
②声音:                               
③气味:                               
⑵ 从以上类别的词语中,任意选择其中的三个连缀成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提示:抓住色彩、声音、气味几个方面,选取所摘录词语描绘出景物特征。 
⑶竹、松与梅并称“岁寒三友”,搜集有关竹的诗词、文章、绘画资料,办一个“竹文化”专刊,两周内完成并交流。 
     五、板书设计。 
竹林深处人家            
                           移步换景(前三个自然段) 
       竹林:多角度写景    (第二课时) 
难忘                      五官(全文) 
      人家:闲适、安静的生活 (第一课时) 
五、附第一课时的设计。(略)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