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5-12-04  |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通过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在意大利一岛上休养时,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整篇文章围绕了一个“爱”字组织材料,表达主题,语言清新,含义深刻。对于这样一篇感情真挚、意蕴深远的美文,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实际,引导学生深切感受美文背后的浓浓亲情、体会做人的道理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中,我以读代讲,读悟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 
  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读体会儿子的不怕辛苦。学生能找到“顾不上”“一直”“忙着”等词,真切地感受到儿子对父亲的“爱”。然后,让学生欣赏春天鲜花盛开的迷人景象,观察高尔基赏花的神情,想象春风中姹紫嫣红、蜜蜂飞舞的画面,感受阵阵花香中赏花的愉悦。此时在高尔基眼里看到的不仅仅是花朵,而是儿子对自己浓浓的爱,他心里会想些什么?——这些都是子爱父的表现。 
  高尔基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多么高兴啊!不久,一封带着花的芬芳,带着父谆谆教诲的信从意大利飞到了苏联,这封信是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将浓浓的父子之爱升华到更宽泛、崇高的境界。我启发学生默读信的内容,在感受深的句子旁写下自己的感想。再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谈谈自己的体会,谈谈自己对“给”与“拿”的理解,回忆《练习3》中柯原的小诗《幸福》中的一句话: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通过前后内容的有机联系,学生懂得了高尔基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从中体会到了高尔基对儿子一种人间亲情的崇高的爱。 
  不足之处是学生在写回信时,不负父望的励志笃行的内容泛泛而谈,不够具体明确。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