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教学参考 >>
《穿井得一人》知识点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8-30


一、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二、课文翻译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中取水。
居:停留。
及:待,等到。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于:介词,当“向”讲。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浇田、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挖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这件事就去传播:“丁氏挖水井得到一个人。”国都中的人纷纷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的国君让人向丁氏问明情况, 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

三、问题归纳
1.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交代故事的背景,是全文的引子,为下文“穿井”引发的内容作铺垫。

2.“丁氏穿井得一人”这句话在表述上有什么问题?
这句话有歧义,丁氏本来表达的意思是“我打了水井省下了一个劳力”,如果这句话在当时的情境当中可能不会出现理解的偏差,但一旦离开情境,传着传着别人就容易理解成“打水井得到一个人”。

3.如何理解宋国国君的行为?
宋国国君不太相信穿井得到一个人的事情,他觉得奇怪,想求证一下。

四、课文主题
《穿井得一人》通过一个姓丁的人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穿井得一人》导学案2
《穿井得一人》《去宥》阅读练习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改写作文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教案1
《穿井得一人》思维导图
《穿井得一人》教案3
《穿井得一人》课堂实录
《穿井得一人》ppt课件(20页)
《穿井得一人》《桑中生李》阅读练习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穿井得一人》ppt课件(30页)
《穿井得一人》说课稿
《穿井得一人》《三人成虎》阅读练习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2
《穿井得一人》ppt课件(24页)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ppt课件(16页)
《穿井得一人》ppt课件(10页)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期末复习
《穿井得一人》教案1
《穿井得一人》导学案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测试
《穿井得一人》ppt课件(19页)
《穿井得一人》mp3文言文音频朗读
《穿井得一人》ppt课件4
《穿井得一人》mp3音频朗读2
《穿井得一人》mp4动画视频朗读
《穿井得一人》mp3音频故事欣赏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ppt课件3
《穿井得人》ppt课件2
《穿井得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穿井得人》练习题
《穿井得人》ppt课件1
《穿井得人》同步练习
《穿井得人》原文和译文
短文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教案及练习
短文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教案2
短文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教案1
《穿井得人》译文及点评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