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三年级上 >>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9-18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潋滟、空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
  重点难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你喜欢旅游吗?到过哪些地方?去过天门山吗?
  2.介绍天门山: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天门山——很高,很雄伟,很险峻。
   读注释,看插图,初识天门山。同时读注释,理解“楚江”。
  3.唐朝大诗人李白曾游览过天门山,并写了《望天门山》。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自由诵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句子,读出节奏。
  2.指名读,齐读。
  3.轻声读,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4.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诗的大意:天门山中间断裂如门,使大江得以通过。碧水东流到此,回旋着向北流去。两岸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送出来,一叶孤帆从天边驶来。)
  三、品读古诗,体会诗情
  1.学习一、二两句。
  (1)“断”字想象:在很久以前,身高万仞的山神手持一柄大斧,用力向天门山一劈,顿时山石崩飞,一座大山被劈出一条裂缝。而汹涌的楚江水由西向东奔腾而至,一下子将裂缝冲大,形成了现在所看到的景象。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李白《西岳云台歌》)
  (2)由“开”字想象:汹涌的江水原先被天门山阻挡,现在天门一开,就像万马奔腾一样,一起喷涌而出。
   小结:这一句看是写山,实际上是借山势写出了浩荡东流的楚江勇往直前,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指名读,齐读第一句。)
  (3)由“回”字联想:读到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小结:滔滔碧水在李白看来,尽管能够将大山冲开,但是它却不得不在天门山脚下放慢了脚步,被迫回旋,在山脚下发出了震天的响声,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指名读,齐读第二句)
  (4)有感情地朗读一、二句。
  2.学习三、四两句。
  (1)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自己读,指名读。
  (2)“出”字赋予了山生命,使它有了动感。两岸的青山好像正迎面向诗人走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你知道吗?(诗人的船顺江而下)
   小结:天门山就像大门敞开一样迎接自己,诗人真想大喊: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今天终于看见了你。
  (3)由“日边来”想象:诗人感觉自己不是乘着帆船而来,而是驾着云朵从天边而来,在这无比壮观的自然景象面前,诗人全然不觉得自己渺小,而是跟它们相提并论了,这就是才华横溢、气度超凡的李白。
  (4)把李白内心的激动读出来,声音高昂一些。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这么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可以做做动作背。
  2.拓展与《望天门山》风格相似的李白其他诗句。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至、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亦、抹、宜”,会写“饮”和“初”,理解“潋滟、空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古诗的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谁到过西湖,谈谈你的感受。
  2.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今四川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两次来杭州做官,非常喜欢西湖,写下了许多有关西湖的每文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其中一首,西子湖的称呼还跟它有关呢。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自由诵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句子,读出节奏。
  2.指名读,齐读。
  3.轻声读,借助注释,理解诗的意思。
  三、品读古诗,体会诗情
  过渡:再读全诗,诗人苏轼眼中的西湖美在哪?(前两句:晴天、雨天的美景)
  1.晴天的西湖:
   读第一句,对照下面的注释,说说美在哪?(潋艳——波光闪动的样子)
  (1)结合课件理解“潋滟”:同学们,这就是水光潋滟啊,你能用其他的词表现水光潋滟吗?(波光闪闪、银光闪闪、亮亮晶晶、波光粼粼、银光闪烁,你觉得就好像——像星星一闪一闪的)
  (2)晴天的西湖还有很多美景,让我们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你还会看见哪些美景呢?(小鱼在水里嬉戏、湖水很清澈、蓝天绿水、青山秀水……)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啊,所以作者说——读第一句。
  (3)这么多美景诗人用哪个字加以概括了?(好)
  (4)一个“好”字就道出了西湖的美景,真是一字千金啊!
  2.雨天的西湖?忽而天空漂过了一片雨,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雨中西湖。
  (1)读第二句,这个给西湖带来另一番景象的精灵多么重要,该怎样读?
  (2)用心感受,此时下起了蒙蒙细雨,此时此刻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
   雨轻轻的细细的软软的,再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这时雨下大了一点——山色空蒙雨亦奇。
   雨下得越来越大——山色空蒙雨亦奇。
  (3)说说这雨让西湖产生了怎样的美景呢?(“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4)(出示描绘雨中西湖朦胧的美的图片)是呀,因为有雨,让西湖的柳树更加柔美,她在细雨中跳着优美的舞,蒙蒙细雨好像一层面纱遮住了他那害羞的脸。
  (5)这雨只让西湖的山色空濛吗?你走近了看,它还会让西湖的那些景物更生动呢?(花更艳丽,草更绿,让游人更开心,因为雨点洒落在他们身上很舒服……)
  (6)所以诗人说雨中的西湖是——奇妙的,雨中的西湖是空蒙神秘的——读“山色空蒙雨亦奇”,她又是水灵灵,生动、鲜活的——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3.赞美西湖
  (1)诗人就这样在雨中畅游着幻想着。不知不觉雨过天晴,作者眼前随之一亮,他又看到了什么景象?
  (2)西湖是那样美不胜收,作者自然而然想起了春秋时代的一位美女——西子。西湖,西子。西子,西湖。一个是人,一个是景。苏轼怎么会把人和景放在一起比较呢?(美:西施淡妆浓妆都美,西湖晴天雨天都美;西施的家乡离西湖不远;都有个“西”字。)因此,西湖从此就叫西子湖。
  (3)苏轼醉了吗?(他被西湖的美景陶醉了。)让我们和苏轼一样带着一丝醉意,读最后两句。
  4.现在,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诗题,这是苏轼在什么景象过后吟出的诗句?在哪里?干什么?
  5.听着一首小曲,看着一池美景,让我们再次吟诵这首千古绝句!(出示课件及配乐)
  四、书写生字,背诵课文
  1.练习生字“饮、初”。
  2.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庭、未、磨、盘”,会写“镜、未、磨、遥、银、盘”6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李白眼中的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苏轼笔下的水。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美诗佳句。今天我们随唐代诗人刘禹锡去感受一处山水。板书课题。指导识字?“庭”。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古诗。提出倾听的要求。
  2.自学古诗,小组交流。
  要求: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借助注释、字典理解古诗的大意。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难理解的字、句。
  3.指名读诗。(通过评价导向,从读准字音、字正腔圆到读出节奏)
  4.指名讲讲古诗的大意。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境
  1.轻声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2.品读前两行诗。抓住“和”来引导学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画面美。
  (1)你从前两行诗中读懂了什么?“和”是什么意思?(和谐,融为一体。)
  (2)说说你想象的画面。(如感受银色的光辉撒在湖面,朦胧的月光)
  (3)根据学生生回答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诗句。(轻轻地读、读出柔和之美)
   引读:秋月的清辉静静地酒在湖面。湖面好象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是多么的宁静。一起来读……
   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笼罩下,点点银光,此时那就像一位仙女降落人间——是那么的温柔。一起来读……
  (4)小结:一个“和”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这首诗的“眼睛”叫诗眼。
  3.品读后两行诗。从形、色两方面引导学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
  (1)这洞庭湖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
  (2)你能说说,到底从哪里感觉到诗眼“和”你想象的画面是怎样的?(引导感悟比喻用得形象、生动、巧妙。) 
  (3)你有这样的感受,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4)指名读。(以评促读,引导学生读出韵味,逐步提升读的质量。)
  (5)品味独特的比喻: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这样改行吗?
  四、书写生字,背诵课文
  1.练习生字“镜、未、磨、遥、银、盘”。
  2.配乐朗读古诗,背通古诗。
  板书设计 
    

标题: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教学设计2
文件大小: 37K
文件格式: zip
作者: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园地六》教案1
写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案4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园地七》教案1
《一个粗瓷大碗》知识点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园地四》教案1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
《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2
《一个粗瓷大碗》教案1
部编版三年级上《一个粗瓷大碗》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教案1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8个单元字词盘点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2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园地二》教案1
三年级上《赠刘景文》教学设计2
三年级上《赠刘景文》教案1
三年级上《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赠刘景文》说课稿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学反思2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学设计2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案1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课堂实录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学实录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教学实录片段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2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教案1
《一块奶酪》导学案2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识字表
《一块奶酪》教学反思
《一块奶酪》教学设计5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ppt课件1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教案1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练习题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知识点及课后练习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基础知识练习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知识点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原文和译文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同步练习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课文原文阅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